羊糞有機肥生產線
羊糞發酵制作有機肥生產工藝流程
1工藝選擇
(1)發酵系統:采用槽式堆肥發酵工藝,能夠有效解決發酵過程中腐熟不徹底現象,具有升溫速度快,發酵量大,無臭味,廠區規范、整齊等特點;
(2) 陳化系統:經料倉投料把腐熟好的原料進行粉碎和篩分后,分選出未腐熟和大塊雜質(可重新返回發酵池發酵分解),無臭味半成品原料進行全自動微生物反應腐熟,以備隨時進生產線;
(3)生產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多倉自動計量配料系統將發酵后物料及營養元素按所需配方比例均勻出料相互疊加在輸送機上,使得有機肥料中的各類指標符合國家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肥的標,經混合機攪拌混合均勻后,經分料機分成兩路輸出:一路輸送至粉末包裝機進行粉末肥的包裝成袋;一路輸送至擠壓造粒系統進行勻速下料造粒,造好的顆粒經逆流式冷卻系統后,篩分進行物料冷卻和篩分出返料粉末,待冷卻后的顆粒進入包膜機后顆粒包裝機包裝,包裝成品由機器人碼垛系統實現自動化入庫;實現有機廢棄物轉化成生產高附加值的商品有機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化、環境友好化。
(4)經過對本項目規模、技術適用性、物料特點、投資、能耗、經濟性等方面的比較,配置有自動配料系統可大大節省人工;在造粒工序推薦選用物理擠壓式柱狀顆粒機進行造粒,產量穩定,顆形美觀,維護方便。
2工藝控制
判斷發酵過程進行是否順利,主要根據發酵物料中有機物的變化和發酵工藝控制參數的變化。由于發酵過程是充分利用原料中的微生物菌群的作用,所以凡是能影響這些微生物菌群活性的因素(如營養、水分、空氣、溫度和pH值等)就是決定原料發酵化的控制性條件。
(1)含水率調節大量研究表明,含水率低于30%時,微生物在水中提取營養物質的能力降低,有機物分解緩慢;當水分低于12%~15%時,微生物的活動幾乎停止。
反之,含水率超過65%時,水就會充滿物料顆粒間的間隙,堵塞空氣的通道,使空氣含量大量減少,發酵由好氧狀態向厭氧轉化,溫度急劇下降,其結果是形成發臭的中間產物。所以原料含水率無論是過低還是過高均影響原料發酵的效果,當含水率太低時,微生物在水中攝取營養物質的能力降低,有機物分解停止;含水率過高使堆料互相粘結,將堵塞空氣的通道,從而使發酵呈厭氧狀態。所以原料發酵必須有效控制原料的含水率,含水率調節的方法有:添加干物料(調理劑)、成品回流、熱干化、晾曬等。
(2)C/N比調節
在發酵過程中,有機物碳氮比對分解速度有重要的影響。以細菌為例,細菌的碳氮比為4~5:1,而合成這樣的體質細胞還要利用16~20份碳氮素來提供合成作用的能量,故它們進行生長繁殖時,所需的C/N是20~25:1;而真菌的碳氮比約為10:1,故發酵過程最佳C/N是25~35:1。如果C/N是40:1,可供消耗的碳元素多,氮素養料相對缺乏,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發展受到限制,有機物的分解速度就慢,發酵過程就長。如果C/N更高,容易導致成品發酵的碳氮比高,這種發酵施入土壤后,將奪取土壤中的氮素,使土壤陷入氮饑餓狀態,會影響作物的生長。若C/N低于20:1,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養料相對過剩,則氮將變成氨態氮而揮發,導致氮元素大量損失而降低肥效。因此,發酵前須進行原料的C/N調節。調節的方法是向高濕原料中加入含碳較高的物料,如木屑、秸桿粉、落葉等。C/P比則應控制在70~150:1的范圍。
(3)pH值調節物料pH值在原料的發酵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在中性或微堿性條件下,細菌和放線菌生長最適宜,所以原料發酵化的pH值應控制在6~8的范圍內,且最佳pH值在8.0左右,當pH值<5時,發酵就會停止進行。原料一般情況下呈中性,發酵時一般不必特別調節。即使發酵過程中pH值發生了變化,到發酵結束后,原料的pH值幾乎都在7~8之間。因此可以用pH值作為發酵熟化與否的控制指標。常用調理劑有CaCO3、石灰和石膏等。
(4)溫度調節溫度是反應發酵化效果的綜合指標。
溫度直接影響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的速度,是影響微生物活動和發酵工藝過程的重要因素。發酵初期,堆層基本上呈中溫,嗜溫菌較為活躍,大量繁殖。它們在利用有機物的過程中,有一部分轉化成熱量,由于發酵物料具有良好的保溫作用,一般堆積發酵2~3d后,溫度就可升至50~60℃,在這個溫度下,嗜溫菌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而嗜熱菌的繁殖進入激發狀態,嗜熱菌的大量繁殖和溫度的明顯提高,使發酵直接由中溫進入高溫,并在高溫范圍內穩定一段時間。正是在這一溫度范圍內發酵中將病原菌、寄生蟲卵被殺死,腐殖質開始形成,發酵達到初步腐熟。在后發酵階段(二次發酵),由于大部分的有機物在主發酵階段(一次發酵)已被降解,因此發酵不再有新的能量積累,發酵也就一直維持在中溫(30~40℃),這時發酵產物進一步穩定,最后達到深度腐熟。一般而言,嗜溫菌最適宜溫度在30~40℃,嗜熱菌發酵最適宜溫度在50~60℃。根據衛生學要求,在發酵過程中,發酵溫度至少要達到55℃,才能殺滅病原菌和寄生蟲卵。但近年來的許多研究發現,溫度過高(大于70℃)會抑制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速率,降低發酵產品的質量,溫度過低也不利于發酵化過程,微生物在40℃左右的活性只有最適溫度時的2/3左右,發酵時間延長。一般來說,發酵溫度范圍在55~65℃時,發酵綜合效果最佳,55℃以上高溫期持續5-7天以上。
(5)發酵時間控制發酵的時間一般同原料種類、含水量、溫度、輔料添加比例及堆料前處理方法不同而異。本項目一次發酵采用12~15d發酵期,二次發酵利用全自動微生物反應機可在3.5小時完成生物有機肥的制造。
工藝流程
1.主要是將物料(牛糞.羊糞.豬糞.雞糞.污泥.沼渣.稻草.玉米秸)等動物糞便有機廢棄物經過發酵腐熟以后含水分約30%-35% 的有機廢棄物經粉碎篩分后,與黏結劑(膨潤土.腐殖酸)及需配比的其他成分的原料按配比要求在配料混合系統中進行計量、(添加功能菌可生產生物有機肥,添加氮、磷、鉀(總養分含量低于15%)可生產有機無機肥)配料、混合,經充分混合后的物料由皮帶輸送機均勻連續的喂入造粒機中,經拋光整形機拋圓成球狀顆粒,經烘干機進行低溫大風量烘干(≤65℃)后進行冷卻、篩分,成品顆粒由皮帶輸送到成品料倉,經電腦定量包裝系統計量、包裝入庫。